欢迎访问天行在线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动态

锡山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7-19 16:53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随着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为进一步提升锡山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7月17日-7月19日,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分管校长、主任及骨干教师共80人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智慧与科技交融的学习之旅。

  开班仪式上,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部主任缪高平指出,本次研修承载着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使命,精心设计了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旨在带领全体学员直观感知AI如何深度融入教学、教研与管理,赋能教师专业发展,重塑教与学的形态。缪主任勉励参训学员:一要深度投入,以空杯心态吸收智慧;二要深度转化,将所学化为教学管理具体策略。

  本次培训邀请了多位专家,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

  南京师范大学陈燚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数智时代——大模型、智能体重塑教育教学新模式》为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陈教授以时间为轴,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和应用现状,从早期简单的算法模型到如今复杂且强大的智能体系,清晰展现其从理论探索走向广泛应用的历程;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大模型和智能体重塑教学;强调“教育的温度,永远超越算法的精度,AI不会取代教师,但会用AI的教师将更高效!”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周新主任以《数字素养提升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为题作专题讲座。他阐释教育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依托数字技术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全方位变革;分享了南菁高级中学以数字素养提升为核心驱动力的转型探索: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优化管理流程,依托数字化资源库支撑个性化学习,在教学创新与管理效能提升上形成特色路径;展望未来指出AI驱动的智能化教学将成为转型突破口,强调要以技术革新推动教育理念转变,让数字技术真正融入教学全过程,服务于教育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江阴市高新区金童中心小学侯文副校长以《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促教师发展》为题作专题讲座,开篇便抛出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学生听机器人讲课这一场景会实现吗?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该如何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技术?讲座围绕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AI人工智能科技赋能三个核心部分展开。侯老师结合学校实践,详细介绍了数字化建设成果:智慧课堂教室依托智慧录播终端、学情分析终端等先进设备,实现课堂动态观察、AI评价等功能,让教学更精准高效;聚焦实用工具推荐,重点分享了kimi-课件大师、通义听悟、AI白日梦、音乐创作等平台,覆盖教学全流程需求,为教师借助技术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江阴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万增林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行之路和实践思考》为题,分享了区域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他从机制体制、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系统平台、优质资源及信息素养六个维度,全面阐述了江阴市教育数字化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江阴特色数字化项目:教育基础库实现全域数据规范共享;新生预登记系统、校园缴费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教育企业微信畅通家校社协同渠道;澄优课、澄云校、澄微网构建资源共享生态;中小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支撑全面评价;教育云盘提供安全便捷的资源存储协作空间。谈及下阶段工作,万主任提出了四大举措:统筹实施智慧教育建设、优化完善信息化应用系统、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重点打造信息化特色亮点,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与行动指南。

  为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学校文化建设认知,培训期间,学员们前往江阴市毗陵路小学、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开展实地考察学习,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办学智慧。

  作为江阴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新优质学校”,江阴市毗陵路小学的科技教育实践让人眼前一亮。学员们依次参观了生物科普长廊、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通信技术陈列馆、人工智能实验室及创客空间走廊等特色场馆,切身感受“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浓厚育人氛围。学校副书记陆海芳以《智能应用赋能科技教育新未来》为题,分享了学校在推进科技教育的相关举措,引发了学员对“科技赋能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深入思考。

  在百年名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贾晨宵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沈鹏艺术馆,近距离欣赏沈鹏先生及历代名家的书画真迹,感受艺术与教育的交融。漫步校园,宗棠古井的岁月沧桑、书院碑廊的历史印记与江南风格建筑群相映成趣,“忠恕勤俭”的校训精神在一砖一瓦中静静流淌,让学员们领略了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本次培训不仅有专家引领的理论高度,更有区内学校深耕数智教育的实践样本。近年来,锡山区多所学校在AI赋能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中探索出特色路径,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生动注脚。

  厚桥中学李强关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分享,被认为是“数智化的基础工程”。规范的场地规划、设备管理、安全机制,是技术深度应用的前提,尤其对危化品管理等细节的强调,体现了“安全为基,技术为翼”的务实理念。

  仓下中学侯正利分享的实验创新案例,让大家聚焦“技术赋能实践” 的重要性。从自制器材到引入DIS系统,其探索印证了“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探究之门的钥匙”,而“赛练结合”的方式,也为教师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了有效参考。

  港下中学郭峰分享了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将标准化管理与智能系统结合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的局限,尤其是读书节中数字技术与阅读活动的融合,让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教育场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

  云林实小史玉玲分享了AI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 “精准借力”—— 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是聚焦备课效率、课堂互动等实际需求,用豆包等工具解决文献筛选、素材制作等痛点,让AI真正成为教学的“辅助者”而非“主导者”,这种“实用为先”的思路值得借鉴。

  锡山实小秦晓伟分享的创客教育实践路径,引发了对“普惠性创新” 的思考。从“小步快跑”到分层课程,其模式证明创客教育不必依赖巨额投入,通过聚焦3D设计、编程等核心领域,结合赛事驱动,普通学校也能构建有生命力的创新教育生态。

  培训收官之际,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部主任缪高平对本次培训成果进行总结,强调此次培训既是一次“充电赋能”的学习之旅,更是一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集结动员”。三天的培训中,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通过专家引领夯实了理论基础,借助实地考察明晰了实践路径,依托论坛研讨凝聚了创新共识,充分展现了锡山教育人拥抱技术变革的积极姿态。最后,缪主任鼓励大家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敢闯敢试、善作善成,让数智之光照亮每一间教室,为锡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微信公众号

微信

微博

微博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